
产品描述
阿立哌唑口服溶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警示语
增加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死亡风险增加。本品未被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病。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立哌唑口服溶液
英文名称:Aripiprazole Oral Solution
汉语拼音:Alipaizuo Koufurongye
【成份】
活性成份:阿立哌唑
化学名称:7-[4-[4-(2,3-二氯苯基)-1-哌嗪基]丁氧基]-3,4-二氢喹诺酮
分子量:448.39
辅料:乳酸、甘油、丙二醇、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钠、羟苯甲酯、羟苯丙酯、果糖、蔗糖、橙子香精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
【适应症】
用于13~17岁青少年和成人的精神分裂症。
【规格】
150ml:150mg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一次,不受进食影响。
成人
本品的推荐起始剂量和目标剂量为10或15m//天,不受进食影响,临床有效剂量范围为10~25m1/天。用药2周后,可根据个体的疗效和耐受性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至25m。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
维持治疗:应对服用阿立哌唑的维持期疗效进行定期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维持治疗。
青少年
本品的推荐目标剂量为10ml/天。起始每日剂量为2ml,两天后递增至5ml,再过两天后递增至10ml的目标剂量。此后,以5ml的剂量幅度增加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5ml。
用药剂量在25mg及以内时,本品与阿立哌唑口服固体制剂可按1ml:1mg的关系进行换算;用药剂量大于25mg时,本品25ml相当于30mg阿立哌唑口服固体制剂(详见【药代动力学】)。
从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时
尚未系统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其他抗精神病药改用阿立哌唑或阿立哌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情况的数据。虽然某些患者可能可以接受立即停用以前的抗精神病药物,但逐渐停药可能更恰当。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尽可能缩短抗精神病药的重叠用药时间。
剂量调整
已知CYP2D6低代谢和正在合并服用CYP3A4抑制剂或CYP2D6抑制剂或强效CYP3A4诱导剂的患者建议调整剂量(见表1)。当合并使用的药物从合并治疗中撤出,阿立哌唑的剂量应该调整到原来的水平。当同时给药的CYP3A4诱导剂停用时,阿立哌唑的剂量应在1~2周内降至原剂量。同时服用强效、中效或弱效CYP3A4、CYP2D6抑制剂(例如,1种强效CYP3A4抑制剂和1种中效CYP2D6抑制剂或中效CYP3A4抑制剂和1种中效CYP2D6抑制剂)初期,阿立哌唑剂量应减至常用量的1/4,然后将剂量调整至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表1 已知CYP2D6低代谢和正在伴随服用CYP2D6抑制剂、CYP3A4抑制剂和/或CYP3A4诱导剂的患者的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1、基于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成人
在13543例成人患者参加的多剂量临床试验中评价了阿立哌唑的安全性;其中口服阿立哌唑暴露量约为7619个病例年。总计3390例口服阿立哌唑至少治疗了180天,1933例至少治疗了1年。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相关的唯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或以上,且阿立哌唑组的发生率至少是安慰剂的两倍)是静坐不能(阿立哌唑组为8%;安慰剂为4%)。
表2列出急性治疗期间(精神分裂症最长6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最长3周)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包括在阿立哌唑(剂量>2mg/天)治疗患者中发生率>2%或高于安慰剂的不良反应。
对人群亚组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证据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或种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基于一个3周的安慰剂对照双相躁狂试验结果,口服阿立哌唑剂量为15或30mg/天。与阿立哌唑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相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阿立哌唑组的发生率至少是安慰剂组的2倍)见表3。
儿科患者(13~17岁)
以下结果是基于一项6周、安慰剂对照试验,口服阿立哌唑的剂量在2~30mg/天范围内。停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治疗与安慰剂治疗儿科患者(13~17岁)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发生率分别是5%和2%。常见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的常见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且至少是安慰剂治疗发生率的2倍)是锥体外系疾病、睡和震颤。表4列举了在急性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最长6周,双相躁狂最长4周,自闭症最长8周,Tourette综合征最长10周)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比,只包括阿立哌唑治疗(剂量>2mg/天)患者发生率>2%且阿立哌唑治疗患者发生率高于安慰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与停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儿科患者(13~17岁)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且阿立哌唑发生率至少是安慰剂的2倍)是:锥体外系疾病、睡、震颤。
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在4个以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为对象,口服阿立哌唑不同固定剂量(2、5、10、15、20和30mg/天)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评价了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剂量-效应关系。分层分析表明,唯一可能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并且只有在30mg时最明显的不良反应是睡(包括镇静)(安慰剂:7.1%;10mg:8.5%;15mg:8.7%;20mg:7.5%;30mg:12.6%)。
在精神分裂症儿科患者(13~17岁)的研究中,3个常见不良反应可能有剂量-效应关系:锥体外系疾病(安慰剂发生率:5.0%;10mg:13.0%;30mg:21.6%);睡(安慰剂发生率:6.0%;10mg:11.0%;30mg21.6%);震颤(安慰剂发生率:2.0%;10mg:2.0%; 30mg:11.8%)。
锥体外系综合征
在成人精神分裂症的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中,阿立哌唑组与安慰剂组患者报告锥体外系综合征(EPS)(除了静坐不能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12%;而静坐不能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发生率分别为8%和4%。在儿科精神分裂症(13~17岁)的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中,阿立唑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患者报告锥体外系综合征(EPS)(除了静坐不能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7%;而静坐不能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发生率分别为9%和6%。
试验依据辛普森-安格斯(Simpson Angus)评价定量表(评价EPS)巴恩斯(Barnes)静坐不能量表(评价静坐不能)和不随意运动评价量表(评价运动障碍)客观采集数据。在成人精神分裂症试验中,除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分(阿立哌唑:0.08,安慰剂:-0.05)外,两组间评分没有差异。在儿科精神分裂症(13~17岁)试验中,客观采集的数据表明除辛普森-安格斯(Simpson Angus)评价量表分数外(阿立,0.24;安慰剂,-0.29),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安慰剂组间评分没有差异。同样,在精神分裂症长期(26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以上评分两组间无差异。
肌张力障碍
在治疗初几天内,易感患者中可能发生以持续肌肉异常收缩为主要表现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部肌肉痉挛、有时进一步导致喉部发紧、吞咽困难、呼吸运动障碍和/或吐舌。这些表现在低剂量时即可出现,但通常多发生在高剂量下,且症状较严重。在男性和年轻患者中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的风险增加。
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其他结果
在长期,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不良反应
在一项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比较阿立哌唑和安慰剂的为期26周双盲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与短期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基本一致,除震颤的发生率更高外[阿立哌唑8%(12/153),安慰剂2%(3/153)],大部分震颤病例的严重程度为轻度(8/12轻度,4/12中度),发生在治疗早期(9/12≤49天),并且持续时间有限(7/12≤10天),很少导致阿立哌唑停药(<1%)。另外,在长期(52周)阳性药物
对照研究中,阿立哌唑组震颤的发生率为5%(40/859)。在长期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研究中,可以观察到相似的情况。2、在阿立哌唑上市前评价期间观察到的其他不良反应以下列表不包括下列不良反应:1)前文表格或说明书的其他部分已经列出的不良反应:2)与药物之间因果关系较远的不良反应;3)非常普遍,因而没有信息价值的不良反应:4)被认为没有显著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5)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反应根据以下定义按身体系统分类: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1/1000;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000:
成人--口服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罕见一血小板减少症
心脏疾病:
偶见一心动过缓、心悸;
罕见一心房扑动、心肺骤停、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肺衰竭;
眼部疾病:偶见一畏光罕见一复视
胃肠疾病:偶见一胃食管返流;
一般病情与用药部位的表现:
常见一无力;
偶见--外周水肿,胸痛
罕见--面部水肿;
肝胆疾病:
罕见一肝炎、黄疸;
免疫系统疾病:
罕见一超敏反应;
创伤、中毒和操作并发症:
偶见一跌倒;
罕见--中暑;
医学检查:
常见一体重减轻 ;
偶见一肝酶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脱氢酶升高,y-谷氨酰转移酶升
高
罕见一血催乳素升高,血尿素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血胆红素升高,心电图QT间期延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代谢及营养障碍:
常见-厌食:
罕见一低血钾,低钠血症,低血糖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偶见一肌肉无力,肌肉紧张;
罕见一横纹肌溶解,活动能力下降;
神经系统疾病:
偶见一帕金森症,记忆障碍,齿轮样强直,运动功能减退,动作迟缓;
罕见一运动不能,肌阵挛,协调异常,言语障碍,癫病大发作;<1/10000患者一舞蹈手足徐动症;精神疾病:
偶见一攻击性,性欲减退,妄;
罕见一性欲增加,性快感缺失,抽,杀人意念,紧张症,睡行症
肾和泌尿系统疾病:
罕见一尿猪留,遗尿;
生殖系统和乳房疾病:
偶见一勃起功能障碍;
罕见一男子乳房发育症,月经不规则,闭经,乳房疼痛,阴茎持续勃起
呼吸道,胸腔和纵隔疾病:偶见一鼻塞,呼吸困难;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偶见一皮疹,多汗,皮肤瘙痒,光敏反应,脱发;
罕见--荨麻疹;
血管疾病:
偶见一低血压,高血压,
儿科患者--口服
1686名儿科患者(6~18岁)的汇总数据库中观察到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在成人中也现察到。以下列出儿科患者中观察到的其他不良反应。眼疾病:
偶见--动眼神经危象
胃肠疾病:
偶见--舌干,舌痉挛
检查:
常见--血胰岛素增加
神经系统疾病:
偶见--梦呓
肾和泌尿系统疾病:
常见--遗尿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偶见--多毛症
3、在阿立哌唑上市后评价期间观察到的其他不良反应
以下不良反应在阿立哌唑批准后的使用中已经得到证实。由于这些反应是来自数量不确定人群的自发报告,所以不是总能建立不良反应与药物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生的变态反应(例如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喉挛、瘙痒/尊麻疹或口咽痉挛)、病理性赌博、打、血波动、动眼神经危象以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DRESS)的药物反应。
【禁忌】
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增加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死亡率增加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用抗精神病药物死亡的风险增加。本品(阿立哌唑)未批准用于痴呆相关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
针对伴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性经验:
在3个为期10周的阿立哌唑治疗伴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精神病患者(n=938,平均年龄:82.4岁;年龄范围:56~99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治疗中出现的发生率>3%以及阿立哌唑组发生率至少是安慰剂组发生率两倍的不良事件包括昏睡(安慰剂2%,阿立哌唑5%)、睡(安慰剂3%,阿立哌唑8%)和尿失禁(安慰剂1%,阿立唑5%)、多涎(安慰剂0%,阿立哌唑4%)、头晕(安慰剂1%,阿立哌唑4%)。
阿立哌唑在痴呆相关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如果医师选择用阿立哌唑治疗这些患者应特别慎重,尤其是那些出现吞咽困
难或过度嗜睡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意外损伤或误吸。
2、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脑巫中
在痴呆相关精神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2个非固定剂量和1个固定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4岁;年龄范围:78~88岁)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如脑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包括死亡的发生率升高。固定剂量的试验结果显示,脑血管不良事件与药物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不能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
病患者。
3、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是与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包括阿立哌唑)的一种潜在致命性的症候群。据阿立哌唑上市前全球临床数据库显示,NMS发生罕见。NMS临床表现为高热、肌强直、精神状态改变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迹象(脉搏或血压不规律波动、心动过速、出汗和心律失常)。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衰竭。
NMS的诊断十分复杂。重要的是排除以下临床表现,即同时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如肺炎、全身感染)和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锥体外系体征和症状(EPS)。鉴别诊断时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包括中枢抗胆碱能毒性、中暑、药源性发热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MS的处理:1)立即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和其他当前非必需的治疗药物;2)加强对症治疗和医学监测;3)对伴随的严重医学问题(有可行的具体疗法)进行治疗。对于无并发症的NMS,目前没有公认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在NMS恢复后仍需要抗精神病药治疗,应慎重考虑药物疗法再次引发NMS的可能性。已有NMS复发的报道,因此,应加强密切监测。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无意识性运动障碍综合征。这一综合征在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最高但在抗精神病治疗初期仅依据流行病学无法预测哪些患者会发生该综合征。尚不清楚抗精神病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差异。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和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总累计剂量增加,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和出现不可逆的可能性增加。但是,该综合征在相对短期低剂量治疗后也有可能发生,但不太常见。
如果在停止抗精神病治疗后,迟发性运动障碍会部分或完全缓解。然而,抗精神病治疗本身可能抑制(或部分抑制)这一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从而可能掩盖病程的发展。症状抑制对综合征的长期影响还不清楚。基于上述考虑,使用阿立哌唑时应采用一种使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降低到最小的方式。对于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长期抗精神病治疗应有所保留,这些患者包括:(1)已知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有效;(2)不能获得或不合适使用等效、但潜在伤害更小的治疗。长期治疗应寻求能达到满意疗效的最低治疗剂量和最短治疗时间,并定期重新评估连续治疗的必要性。
若接受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应考虑停药。这些症状可能暂时恶化甚至可以在治疗停药后出现。某些患者虽然出现了此综合征,但仍需要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
5、代谢变化
高血糖/糖尿病
据报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的高血糖并伴随酮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或死亡。已有关于阿立哌唑引发高血糖症的报道。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出现高血糖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对于开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时有糖尿病明确诊断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血糖控制恶化情况。有糖尿病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接受空腹血糖测试。应监测高血糖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无力。在某些患者停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高血糖就会自行消失;但是某些患者尽管停用了可疑药物仍需继续进行降糖治疗。
成人
13个安慰剂对照、单药治疗、成人的(主要患者有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试验分析发现,阿立哌唑治疗者空腹血糖平均变化(+4.4mg/dL;暴露中位天数为25天:N=1057)与安慰剂治疗者(+2.5mg/dL;暴露中位天数为22天;N=799)没有明显差异。表5为空腹血糖基线为正常和临界的阿立哌唑治疗者治疗时出现较高空腹血糖水平(暴露中位数为25天)相较安慰剂组(暴露中位为22天)的患者比例。
儿科患者和青少年
在2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3~17岁)和儿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17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分析中,阿立治疗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变化(+4.8mg/dL;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3天;N=259)相较安慰剂治疗患者(+1.7mg/dL;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天;N=123)没有显著差异。在2项与孤独障碍相关的易激惹患者(6~17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分析中,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6天,阿立哌唑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变化(-0.2mg/dL;N=83)相较安慰剂治疗患者(-0.6mg/dL;N=33)没有显著差异。
在2项Tourette综合征儿科和青少年患者(6~18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分析中,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7天,阿立哌唑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变化(0.79mg/dL; N=90)相较安慰剂治疗患者(-1.66mg/dL; N=58)没有显
著差异。表6表示的是空腹血糖水平变化的患者的比例,汇集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儿科双相障碍患者(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43天),2项与孤独障碍相关的易激惹的儿科患者(6~17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6天),2项Tourette综合征患者(6~18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7)。
在汇总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儿科双相障碍试验的12周期间,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的平均变化相较安慰剂治疗患者没有显著差异[分别是+2.4mg/dL(n=81)和+0.1mg/dL(n=15)]。
血脂异常
使用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已可见非期望的血脂改变对于空腹/非空腹总胆固醇、空腹甘油三酯、空腹LDL、空腹/非空腹HDL从基线改变为有临床意义水平的患者比例,阿立哌唑组和安慰剂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成人
表7为汇总阿立哌唑单药治疗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总胆固醇(汇总17个临床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21~25天)、空腹甘油三酯(汇总8个临床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天)、空腹LDL胆固醇(汇总8个临床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39~45天,排除空腹LDL基线正常的安慰剂对照患者,其治疗暴露中位数时间为24天)、HDL胆固醇(汇总9个临床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0~42天)有改变的成人患者比例。
表 7 安慰剂对照、单药治疗、成人临床试验中血脂参数的改变
在成人单药治疗临床试验中,在12周和24周的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空腹甘油三酯、空腹LDL胆固醇从正常水平改变为较高水平的患者比较,阿立哌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相似。
儿科患者和青少年表8表示的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3~17岁)和儿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17岁)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汇总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43天)和空腹甘油三酯(汇总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44天)改变的患者比例。
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儿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单药治疗临床试验中,在12周和24周的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空腹甘油三酯、空腹LDL胆固醇从正常水平改变为较高水平的患者比例的比较,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相似:在12周,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0/57(0%)vs.0/15(0%);空腹甘油三酯,2/72(2.8%)vs.1/14(7.1%);在24周,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0/36(0%)vs.0/12(0%);空腹甘油三酯,1/47(2.1%)vs.1/10(10.0%)。
表9为2项儿科(6~17岁)与孤独障碍相关的易激惹患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空腹甘油三酯(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6天)、和HDL胆固醇(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5~56天)改变的患者比例。
表10为2项儿科(6~18岁)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总胆固醇(空腹/非空腹)、空腹甘油三酯(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7天)、和HDL胆固醇(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7天)改变的患者比例。
体重增加
已有关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而导致体重增加的报道。推荐对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进行体重的临床监测。
成人
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附加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患者首先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随后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附加阿立哌唑或安慰剂治疗6周。服用阿立哌唑附加治疗的患者体重的平均改变为+1.7kg(N=347),而安慰剂附加治疗组的患者为+0.4kg(N=330)。表11显示各适应症中成人患者体重增加>7%基线体重的百分比。
儿科和青少年患者
在2项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13~17岁)和儿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17岁)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42~43天)的分析中,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体重平均变化是+1.6kg(N=381),相较安慰剂治疗患者是+0.3kg(N=187)。在24周期间,阿立哌唑治疗患者体重从基线的平均变化是+5.8kg(n=62),相较安慰剂组是+1.4kg(n=13)。在2项自闭症相关易激惹患者(6~17岁)的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6天)中,阿立哌唑治疗患者体重的平均变化是+1.6kg(n=209),相较安慰剂治疗是+0.4kg(n=98)。在2项Tourette综合征患者(6~18岁)的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暴露天数中位数为57天)中,阿立哌唑治疗患者体重的平均变化是+1.5kg(n=105),相较安慰剂治疗是+0.4kg(n=66)。表12显示的是儿科和青少年患者体重增加>7%体重的百分比。
来自2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3~17岁)和儿科双相障碍患者(10~17岁)入组1项开放试验,73.2%患者(238/325)完成26周阿立哌唑治疗。26周后,32.8%患者体重增加>7%的体重,正常增长不调整。为了调整为正常增长,推导出z-得分(用标准差来衡量[SD])其儿科和青少年患者正常增长的标准化通过年龄和性别匹配人群标准比较。z-得分改变<0.5SD认为没有临床意义。26周后,z-得分平均变化是0.09SD.
来自2项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与孤独障碍相关的易激惹患者(6~17岁)以及新患者入组1项开放试验,60.3%患者(199/330)完成1年阿立哌唑治疗。接受>9个月治疗患者的体重z-得分平均变化是0.26SDs.
当治疗儿科患者任何适应症时,应该监测体重增加并对预期正常生长进行评估。
6、病理性赌博和其他冲动控制障碍
上市后报告显示患者在服用阿立哌唑时可能会发生冲动增加,尤其是赌博,以及不能控制这些冲动。其他较少出现的强迫性冲动包括:性冲动增加、强迫性消费、暴饮暴食或强迫性进食以及其他冲动或强迫行为。由于患者可能不会认为这些行为异常,因此处方医师要特别询问患者或其照料者有关新出现的或增加的赌博冲动、性冲动、强迫性消费、暴饮暴食或强迫性进食以及其他冲动行为。应该指出,冲动控制症状可能与潜在的疾病有关。有些病例,并不是所有病例,在降低用药剂量或停止用药后,冲动行为就没有了。如果认识不到,强迫行为对病人或其他人可能导致伤害。如果患者服用阿立哌唑时出现这些冲动,应考虑降低剂量或停药。
7、体位性低
血压阿立哌唑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抗作用,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阿立哌唑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n=2467)的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安慰剂0.3%,阿立哌唑1%)、体位性头晕(安慰剂0.3%,阿立哌唑0.5%)和晕厥(安慰剂0.4%,阿立哌唑0.5%)。
血压有显著体位性改变(定义为:站立后相较平卧时,收缩压下降>20mmHg,同时心率增加>25次)的发生率与口服安慰剂组相比,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差异(阿立哌唑4%,安慰剂2%)。
阿立哌唑应慎用于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已知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或传导异常病史)、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脱水、血容量降低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8、跌倒
包括阿立哌唑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嗜睡、体位性低血压、运动和感觉功能不稳定,这些事件可能会导致跌倒,继而导致骨折或其他跌倒相关的损伤。对于自身疾病、状况或用药可能加剧上述影响的患者在开始其抗精神病治疗时应进行完整的跌倒风险评估,如果患者正在接受长
期抗精神病治疗需要重复进行评估。
9、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在临床试验和/或上市后经验中,包括阿立哌唑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暂时相关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已有报道。粒细胞缺乏也有报道
对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已有较低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及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史,此类患者应该在治疗的前几个月频繁的监测其全细胞计数(CBC),同时在没有其他诱发因素情况下,一旦出现有临床意义的WBC下
降,考虑停用阿立哌唑。有临床意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该认真监测发烧或其他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体征应迅速进行治疗。有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绝对中性粒细胞数<1000/mm)应停用阿立哌唑直至WBC恢复。
10、癫痫/惊厥
在短期、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排除有癫痫史的患者,口服阿立哌唑有0.1%(3/2467)成人患者发生癫痫/惊厥。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一样,阿立哌唑应慎用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或癫痫阈值较低的情况(如: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患者。癫痫值较低的情况在≥65岁人群较常见。
11、潜在的认知和运动损害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一样,阿立哌唑也可能会影响判断、思考或运动技能。例如在短期、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嗜睡(包括镇静)有如下报道(阿立哌唑发生率,安慰剂发生率):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成人患者中(n=2467)(11%6%),在6~17岁的儿科患者中(n=611)(24%,6%),0.3%(8/2467)成人患者、3%(15/611)儿科惠者(6~17岁)因嗜睡(包括镇静)而停药,但注射阿立哌唑的成人患者未停药。
尽管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与安慰剂相比相对较低,但对操作危险机器包括驾驶车辆的患者应予提醒,除非有理由确定服用阿立哌唑不会对产生尽管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与安慰剂相比相对较低,但对操作危险机器包括驾驶车辆的患者应予提醒,除非有理由确定服用阿立哌唑不会对产生不利影响。
12、体温调节
抗精神病药物可破坏机体降低核心体温的能力。对有可能升高体温情况的(如剧烈运动、过热、同时服用抗胆碱能活性药物或脱水)患者开具阿立哌唑处方时,建议进行适当护理。
13、自杀
自杀倾向是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严重抑郁障碍固有的特征,因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高危患者。阿立哌唑开处方时应予以治疗剂量的最小量,以减少过量的风险。
14、吞咽困难
食道运动功能障碍和误吸与使用包括阿立哌唑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患者,尤其是晚期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对于有吸入性肺炎危险的患者,应慎用阿立哌唑和其他抗精神病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未在怀孕妇女中进行适当的并且控制良好的研究。尚不清楚怀孕妇女服用阿立哌唑是否会引起胎儿损害或影响生殖能力。对于孕妇,只有当对胎儿的潜在利益高于潜在危险时,才可以使用本品。应告知患者在服用阿立哌唑时发现怀孕或打算怀孕应通知医生。在妊娠晚期暴露于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阿立哌唑)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出现锥体外系和/或戒断症状的风险。在新生儿中已报道的不良反应有:激动、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下降、震颤、嗜睡、呼吸窘迫和喂养障碍。这些并发症严重程度不一;有些新生儿无特殊治疗情况下几小时或几天恢复;其他的新生儿需要延长住院治疗。阿立哌唑对孕妇阵痛和分娩的影响尚不清楚。
阿立哌唑可分泌进入哺乳期妇女乳汁中。事先考虑本品对哺乳妇女的重要性,再决定是停止哺乳还是停止服用药物。
【儿童用药】
在一项有202例年龄为13~17岁的儿科患者参与的为期6周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已经确定了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还没有系统地评价阿立哌唑在儿科患者的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但是可以通过比较阿立哌唑在成人患者和儿科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将成人患者的数据外推继而确定阿立哌唑在儿科患者的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
【老年用药】
由于在上市前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未录入足够数量年龄>65岁的患者,难以确定老年患者对治疗反应与年轻患者一致。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阿立哌唑在痴呆相关精神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本品未批准用于痴呆相关的精神病的治疗。
2、与阿立哌唑的相互作用无重要临床意义的药物
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阿立哌唑与法莫替丁、丙戊酸、锂盐、劳拉西泮同时服用,不需要调整剂量。
此外,CYP2D6(如右美沙芬、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CYP2C9(如华法林),CYP2C19(如奥美拉、华法林、艾司西酞普兰),或CYP3A4(如右美沙芬)与阿立哌唑同时服用时,剂量无需调整,此外,丙戊酸钠、锂、拉莫三嗪、劳拉西泮或舍曲林与阿立哌唑同时服用剂量无需调整。
【药物过量】
使用MedDRA术语对不良事件分类,
1、临床经验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报道了在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故意或意外口股阿立哌唑过量的不良反应,包括单独使用阿立哌唑过量和与其他药物合并用药时过量。单独服用阿立哌唑没有死亡报告。发生阿立哌唑最大急性摄入量为1260mg(每日推荐最大剂量的42倍)的患者完全恢复。摄入阿立哌唑过
量(口服摄入量达195 mg)的儿童(年龄≤12岁)也有报道,但无死亡。过量口服阿立哌唑(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报告的常见(至少占5%)不良事件包括呕吐、嗜睡和震颤。在21例阿立哌唑过量患者(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中观察到的其他临床重要体征和症状包括酸中毒、攻击行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心房颤动、心动过缓、昏迷、意识模糊状态、抽搐、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神志清醒程度低下、高血压、低血钾症、低血压、昏睡、意识丧失、QRS复合波群持续时间延长、QT间期延长、吸入性肺炎、呼吸骤停、癫痫持续状态和心动过速。
2、过量处理
目前没有特异性方法可以解救阿立哌唑过量。一旦发生过量,应检查心电图;如果出现QT间期延长,应进行严密心脏监测。同时,应采用支持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通风,对症治疗。应持续密切监测,直到患者康复。
活性炭:如果发生阿立哌唑过量,早期使用活性炭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防止阿立哌唑的吸收。单剂量口服15mg阿立哌唑后1小时,服用
50g活性炭可使阿立哌唑的平均AUC和C降低50%。血液透析:尽管没有关于血液透析处理阿立哌唑过量的任何信息,但因阿立哌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血液透析可能对过量处理没有明显效果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阿立哌唑与D,、D、5-HT、5-HT,,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与D、5-HT.、5-HT,、α、H,受体以及5-HT再摄取位点具有中度亲和力。阿立哌唑是D,受体和5-HT,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也是5-HT,受体的拮抗剂。与其他具有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一样,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通过D,和5-HT.,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5-HT受体的拮抗作用的介导而产生。与其他受体的作用可能产生阿立哌唑某些其他临床效应,如对q,受体的拮抗作用可阐释其体位性低血压现象。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在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时阿立哌唑及其代谢物(2,3-DCPP)致染色体断裂,代谢物2,3-DCPP在无代谢活化时使数目畸变增加。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但该结果被认为是与人体无关的机制产生的。阿立哌唑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细菌DNA修复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大鼠程序外DNA合成试验中结果为阴性。
生殖毒性
雌性大鼠交配前2周至妊娠第7天经口给予阿立哌唑2、6、20mg/kg/天[以mg/m?计,分别相当于人最大推荐剂量(MRHD)的0.6、2、6倍],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动情周期素乱及黄体增加,但未见对生育力的损害;6、20mg/kg剂量组着床前丢失增加,20mg/kg组胎仔体重降低。性大鼠交配前第9周至整个交配期经口给予阿立哌唑20、40、60mg/kg/天(以mg/m?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6、13、19倍),60mg/kg剂量时发现精子生成障碍,40和60mg/kg剂量时观察到前列腺萎缩,但未见对生育力的损害。
动物试验中阿立哌唑显示有发育毒性,包括在大鼠和家免中可能具有致畸作用。
妊娠大鼠在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阿立哌唑3、10、30mg/kg/天(以以mg/m”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1、3、10倍),30mg/kg剂量组妊娠期轻度延长、胎仔发育轻微延迟(胎仔体重降低)、睾丸未降发生率增加10和30mg/kg剂量组骨骼骨化延迟;对胚胎-胎仔或幼仔存活未见影响;10和30mg/kg剂量组娩出的子代体重降低,30mg/kg剂量组肝侧结节及隔疝发生率增加(其他剂量组未进行检查):10和30mg/kg剂量组子代阴道开口延迟,30mg/kg剂量组子代生殖功能受损(生育率、黄体数、着床和活胎数降低,着床后丢失增加,可能是对雌性子代的影响所致);30mg/kg剂量组可见母体毒性,但没有证据显示阿立哌唑对发育的影响继发于母体毒性。妊娠大鼠在器官发生期静脉注射阿立哌唑3、9、27mg/kg/天,高剂量时观察到胎仔体重减轻和骨骼骨化延迟,并出现了母体毒性。妊娠兔在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阿立哌唑10、30、100mg/kg/天(以AUC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2、3、11倍:以mg/m”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6、19、65倍),100mg/kg剂量组母体摄食量降低、流产率增加、胎仔死亡率增加,30和100mg/kg剂量组胎仔体重降低、骨骼异常(胸骨节融合)发生率增加,妊娠免在器官发生期静脉注射阿立哌唑3、10、30mg/kg/天,最高剂量时产生了显著的母体毒性,胎仔体重降低,胎仔异常增加(主要是骨骼),以及胎仔骨路骨化延迟增加,对胎仔的无影响剂量为10mg/kg(以AUC计相当于MRHD的5倍,以mg/m”计相当于MRHD的6倍)
大鼠于围产期(从妊娠第17天至产后第21天)经口给予阿立哌唑3、10、30mg/kg/天(以mg/m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1、3、10倍)30mg/kg剂量组观察到轻度的母体毒性和妊娠期轻度延长,死产增多,幼仔体重降低(持续至成年)和存活率下降。大鼠于妊娠第6天至产后第20天静脉注射阿立哌唑3、8、20mg/kg/天,8和20mg/kg/天剂量组死产率增加,8和20mg/kg/天剂量组出生后早期胎仔体重和存活率降低,这些反应出现于无母体毒性时,未见对子代出生后行为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致癌性
在ICR小鼠、SD大鼠和F344大鼠上进行了终生致癌性试验。掺食法给予阿立哌唑2年,ICR小鼠给药剂量为1、3、10、30mg/kg/天,F344大鼠给药剂量为1、3、10mg/kg/天,SD大鼠给药剂量为10、20、40、60mg/kg/天。另外,SD大鼠经口给予阿立哌唑2年,剂量为10、20、40、60mg/kg/天(按mg/m计,相当于MRHD的3至19倍)。在雄性小鼠和大鼠中,未见肿瘤生成。在雌性小鼠中,3~30mg/kg剂量组(以AUC计为MRHD的0.1~0.9倍:以mg/m?计为MRHD的0.5~5倍)垂体腺瘤、乳腺腺癌和腺棘皮瘤的发生率增加。在雌性大鼠中,掺食法剂量为10mg/kg/天(以AUC为MRHD的0.1倍,以mg/m计为MRHD的3倍)时,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率增加,在给口给药剂量为60mg/kg/天(以AUC为MRHD的14倍,以mg/m”计为MRHD的19倍)时,肾上腺皮质癌及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癌的发生率增加。
长期给予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后,发现啮齿类动物的垂体和乳腺的增生性改变,并认为是催乳素介导的。在阿立哌唑致癌性试验中,没有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但是,掺食法重复给药13周试验中,在与乳和垂体肿瘤相关的给药剂量时观察到雌性小鼠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掺食法重复给药4周和13周试验中,在与乳腺和垂体肿瘤相关的给药剂量时,雌性大鼠血清催乳素水平未见升高。催乳素介导的啮齿类动物内分泌肿瘤与人体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幼龄动物毒性
幼龄大鼠从离乳(21日龄)开始至发育成熟(80日龄)经口给予阿立哌唑10、20、40mg/kg/天,阿立哌唑引起了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和学习能力受损、性成熟延迟。40 mg/kg/天组的雌雄大鼠中观察到死亡、活动减少、后肢外张、弓背、共济失调、震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外,在雄性大鼠中还观察到性成熟延迟。在所有剂量组观察到剂量体赖性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受损、自发活动增加以及垂体(萎缩)、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肥大)、乳腺(增生和分泌物增加)和雌性生殖器官(阴道粘膜粘液化、子宫内膜萎缩、卵巢黄体数减少)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雌性生殖器官的病变被认为继发于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无法确定未见明显不良影响剂量(NOAEL),并且,在考察的最低剂量10mg/kg/天时,相对于青少年采用儿童最大推荐剂量(15mg/天)时阿立哌唑或其主要活性代谢物的全身暴露量(AUC。)没有安全范围。2个月恢复期后,所有药物相关效应均可逆转,并且在幼龄大鼠中所观察到的大部分药物反应在先前开展的成年大试验中也可观察到,
幼龄犬(2个月龄)经口给予阿立哌唑3、10、30mg/kg/天连续6个月,观察到震颤、活动减少、共济失调、斜卧和后肢活动受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给药组雌性大的平均体重和体重增重降低,最高达18%。无法确定NOAEL,并且在试验的最低剂量3mg/kg/天时,相对于青少年采用儿童最大推荐剂量(15mg/天)时阿立哌唑或其主要活性代谢物的全身暴露量(AUC。)没有安全范围。2个月恢复期后,所有药物相关效应均可逆转。
其他毒性
在白化大鼠剂量达60mg/kg的26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和剂量为40.60mg/kg(以mg/m?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13倍和19倍,以AUC计分别相当于MRHD的7至14倍)的2年致癌性试验中,阿立哌唑引起白化大鼠视网膜变性。对白化小鼠和猴未引起视网膜变性。尚未开展其他进一步评价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该结果与人体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药物滥用与依赖性
在人体上尚未进行阿立哌唑滥用、耐受或躯体依赖的系统性研究。在猴躯体依赖试验中,突然停药后观察到了戒断症状。临床试验中未见出现药物渴求行为的倾向,但这些研究不系统,不可能在此有限经验的基础上预测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一旦上市将被误用、转用和/或滥用。因此,应仔细评估病人的药物滥用史,并密切观察这种病人有无误用或滥用(如产生耐药性、用药量增加、药物渴求行为)征兆。
【药代动力学】
阿立哌唑的活性主要源于母体药物一阿立哌唑,较小程度上是来自它的主要代谢物一脱氢阿立哌唑,后者显示了与母体药物相似的对D,受体的亲和力,血浆含量是母体药物暴露量的40%。阿立哌唑和脱氢阿立哌唑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约为75小时和94小时。给药14天内两种活性成分达到稳态浓度。阿立哌唑的蓄积可以从其单剂量药代动力学得到预测。稳态时,阿立哌唑的药代动力学与剂量成正比。阿立哌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消除,两个参与代谢的P450酶是CYP2D6和CYP3A4。对于CYP2D6低代谢者来说,阿立哌唑平均消除半袁期大约是146小时。
吸收
口服溶液:阿立哌唑口服溶液吸收良好。相同剂量下,阿立哌唑口服溶液的血药浓度高于片剂。在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比较健康受试者服用30mg阿立哌唑口服溶液与30mg阿立哌唑片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口服溶液的C与AUC分别为片剂的122%与114%。阿立哌唑的单剂量药代动力学呈线性,5-30mg剂量范围内表现与剂量成正比。
分布
静脉给药后,阿立哌唑的稳态分布容积很高(404L或4.9L/kg),表明在体内分布广泛。在治疗浓度时,99%以上的阿立哌唑及其主要代谢物与血清蛋白结合,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健康男性志愿者连续14天股用阿立哌唑0.5~30mg/天,剂量依赖性的D,受体结合说明阿立哌唑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代谢和消除
阿立哌唑主要通过三种生物转化途径代谢:脱氢化、羟基化和N-脱烧基化。根据体外试验的结果,CYP3A4和CYP2D6参与脱氢化和羟基化,CYP3A4参与N-脱烷基化。阿立哌唑在体循环中是主要的药物成分。在稳态时,其活性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占血浆中阿立哌唑AUC的40%左右。约8%的白种人和3%~8%非洲人/非洲商美国人缺乏代谢CYP2D6底物的能力,被分类为代谢低下者(PM),其他为代谢充分者(EM)。与EM比较,PM的阿立哌唑暴露量大约增加80%,活性代谢物暴露量大约减少30%。这导致PM的阿立哌唑总活性药物成分暴露高出EM约60%,在EM中合并使用阿立哌唑和CYP2D6抑制剂,例如奎尼丁,可导致阿立唑血浆暴露量增加112%,因此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同样地,与EM相比,PM的阿立哌唑血浆暴露量较高,因此PM者应将其起始剂量降低至1/2,阿立哌唑在EM和PM中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约为75小时和146小时。阿立
哌唑不抑制或诱导CYP2D6代谢途径,口服单剂量[“C]标记的阿立哌唑后,在尿液和类便中分别回收了大约25%和55%的放射活性。不足1%以原药经尿液排出,18%以原药经粪便排出
特殊人群
肝功能低下
在一个以不同程度肝硬化(Child-Pugh分类A、B、C)的患者为对象的单剂量试验(阿立哌唑15mg)中,与健康受试者比较,轻度肝功能损害(HI)受试者阿立哌唑的AUC增加了31%,中度HI受试者增加了8%,重度HI受试者减少了20%。这些变化都不需要剂量调整。
肾功能低下在严重肾功能低下(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中,阿立唑(单剂量15mg)和脱氢阿立哌唑的C分别增加36%和53%,但阿立哌唑的AUC降低15%,脱氢阿立哌唑的AUC增加7%。阿立哌唑原药和脱氢阿立哌唑的肾脏排泄量小于给药量的1%。对于肾功能低下的受试者,不需要剂量调整。
性别女性受试者的阿立哌唑及其活性代谢物一脱氢阿立哌唑的C和AUC比男性受试者的高30%~40%,女性受试者的阿立唑表观口股清除率相对降低。但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男女体重差异(25%),不推荐因性别差异调整剂量。种族虽然没有对种族因素进行专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但阿立哌唑人口药代动力学评价并没有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种族差异。不需要因种族差异调整剂量。
吸烟根据用人肝脏酶进行的体外试验结果,阿立哌唑不是CYP1A2的底物也不参与直接的葡萄糖醛酸化。因此,吸烟不会影响阿立哌唑的药代动力学。与这些体外试验结果一致,群体药代动力学评价未显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不需要因吸烟状况调整剂量。
遮光,密封,不超过25”C保存,
【包装】
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1瓶/盒。
附带聚乙烯口服给药器。
【有效期】
18个月。首次开封后最长使用3个月,且不能超出本品的有效【执行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标准YBH1614202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34454【上市许可持有人】
企业名称:岳阳新华达制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乌江桥邮政编码:414000
电话号码:0730-8258800
传真号码:0730-8257700
网址: http://www.yyxhd.com【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岳阳新华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地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乌江桥邮政编码:414000
电话号码:0730-8258800
传真号码:0730-8257700
网址:http://www.yyxhd.com
相关产品推荐
在线留言
填写您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及时与您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您的问题。